English  |  中文
行業資訊News Center
行業資訊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國務院調查砂石價暴漲原因,禁止環保關停一刀切

作者:網絡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8-09-05    浏覽:
 近日,國務院大督查第二十八督查組在甘肅舉行座談會,重點了解了甘肅、陝西砂石料短缺及其帶來的連鎖問題。
“這個座談會,請大家暢所欲言,重點談談遇到的一些政策的難點問題,痛點問題……”
國務院大督查第二十八督查組抵達甘肅的第二天,就立刻召集了12家甘肅大中小代表性企業召開座談會。
某建設企業:“料場全部關閉,我們修路的主要就是靠那些砂石料,特别平涼、慶陽搞得我們隻能到陝西去拉料,這樣成本會比較高。”
督查組:“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某建設企業:“這是從去年開始的。”
督查組:“價格漲了多少?”
某建設企業:“翻了一番。這樣一來施工企業就沒什麼利潤空間了,管理方面的難度就會增大。”
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會上,各家企業所遭遇的“難心事”一件一件呈在了桌面上。
某民營科技企業:“就發現企業的人才流失問題其實是在加快的,鼓勵人才能留住,加大對人才的投入這方面還不夠。”
督查組:“對人才的投入是投入什麼?是科研還是項目的資金?子女的問題?買房子?……”
從進駐甘肅起,督查組成員分赴各地進行實地調研督查,從清晨到深夜馬不停蹄。督查組組長餘蔚平表示,下一步還要進行點對點專門了解情況,做到真督實查出實效。“下面我們還會選擇一些企業去實地看一看,走訪走訪,我們将認真核查,如果情況屬實,我們将督促有關方面立行立改。”

據中砂協訊:
1、甘肅蘭州地區砂石行情非常嚴峻
今年以來,砂石暴漲,蘭州混凝土協會呼籲抵制墊資或低價競标等擾亂市場行為,甘肅蘭州地區砂石行情非常嚴峻。

随着蘭州新區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市場對建築用砂石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價格一再攀升。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個人受利益驅使,在比鄰蘭州新區沙源相對充足、開采成本較低的永登縣、臯蘭縣境内,實施非法采砂。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執法監察支隊副支隊長胡傑介紹,為了遏制非法采砂破壞環境資源違法行為,局裡在全市範圍開展了打擊非法采礦挖砂等國土資源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行動。
近日,蘭州新區政府要求:
規範砂石資源開發利用秩序,有效遏制非法占用耕地開采砂石、破壞生态環境等行為,确保建設工程質量。
維護正常砂石資源開發利用秩序,促進砂石資源有序開發、規範經營、持續利用。
健全砂石采集、加工、銷售市場化運作機制,堅決從源頭上消除工程質量隐患。
杜絕假冒僞劣建材進入建設工地,逐步實現砂石資源規範化、常态化管理。
2、陝西地區砂石料供應也非常緊張
随着國家環保督查對汾渭平原及長三角地區的日趨嚴格,加之近期西安市對秦嶺山脈的綜合治理行動影響,銅川市、周至縣、洛南縣、柞水縣、渭南市地區等将近90%的砂石場已被取締或關停,導緻混凝土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
西安區域砂石等原材料價格一日幾漲,目前不但全部要以預付款形式采購,且面臨“有錢也買不到”的情況,大大增加了當地混凝土企生産成本及資金壓力。
 
不少混凝土企面臨停産的風險,不得已調整C30混凝土價至550-560元/方。目前,C50混凝土價市場價每方已達700元以上,而且價格還在不斷上漲中。
不僅僅是砂廠關停,拿着現金買不到砂子和石子。整個西安市商混僅有十餘家還在正常營業,原材料緊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環保不達标被要求關停整改,甚至有部分被認定為散亂污企業直接拆除。
利用各地砂石價差進行砂石運輸供應的現象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砂石短缺的現象,還是要規範河砂開采,加大機制砂石、再生骨料生産應用,多管齊下,方能解決當前砂石短缺的難題。
生态環境部發文
環境部要求堅決避免以環保為借口緊急停工,對不作為亂作為嚴肅問責
8月31日,生态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從本輪次起,将汾渭平原11個城市納入範圍,全面開展督查。8月20日至25日,90個督查組共檢查4416個企業(點位),發現各類涉氣環境問題598個,占全部問題數的57.7%。
劉友賓介紹,汾渭平原的11個城市包括山西省呂梁、晉中、臨汾、運城市,河南省洛陽、三門峽市,陝西省西安、鹹陽、寶雞、銅川、渭南市以及楊淩示範區。從督查情況看,該地區的涉氣環境問題呈現出問題突出、類型多樣的特征,主要存在“散亂污”企業整治不徹底、應淘汰的燃煤鍋爐未拆除、工業企業未安裝污染防治設施、污染防治設施不正常運行等突出問題。
此前在督查中,出現過不少企業在督查組抵達之前就“緊急停工”的現象。如何避免以環保為借口的緊急停工停産等簡單粗暴行為?生态環境部介紹,8月30日,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生态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強調,各地在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中,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以生态環境保護為借口緊急停工停業停産等簡單粗暴行為。
《意見》要求,對于符合生态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不得采取集中停産整治措施。對工程施工、生活服務業、養殖業、特色産業、工業園區以及城市管理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各地要出台細化防止“一刀切”的有效措施,及時向社會發布公告。對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中發現的問題,各地應按要求制定可行的整改方案,加強政策配套,根據具體問題明确整改階段目标,禁止層層加碼,避免級級提速。同時,各地還要加強對生态環境保護“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堅決遏制假借生态環境保護督察等名義開展違法違規活動,對不作為、亂作為現象,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
 
生态環境部文件
環規财〔2018〕86号
關于生态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
為進一步深化生态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态環境高水平保護,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優美生态環境需要,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統籌兼顧,以加快審批制度改革、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優化生态環境公共服務為重點,以推進環保産業發展為抓手,以健全生态環境經濟政策為保障,深化生态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釋放發展活力,激發有效投資空間,創造公平營商環境,引導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問題導向。以解決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突出問題為導向,強化生态環境政策措施對促進産業升級、優化營商環境的正向拉動作用。
堅持改革引領。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積極推進生态環境領域簡政放權,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堅持分類施策。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差異性,統籌兼顧,着力體現生态環境政策法規制定的科學性和執行的公平性、嚴肅性。
堅持落地見效。樹立“在監管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管”的工作理念,确保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切實提高“放管服”改革措施成效。
二、加快審批制度改革,激發發展活力與動力
(三)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切實落實已下放和取消的生态環境領域行政審批事項,做好生态環境機構改革涉及行政審批事項的劃入整合和取消下放工作,推動修改相關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加快推動生态環境行政許可标準化,持續精簡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健全并嚴格落實主要行業環評審批原則、準入條件和重大變動清單。各級生态環境部門不得違規設置或保留水土保持、行業預審等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涉及法定保護區域的項目,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前提下,主管部門意見不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着力治理生态環境領域中介服務不規範、亂收費行為。加快推進貨車年審、年檢和尾氣排放檢驗“三檢合一”。持續推進“減證便民”行動,進一步壓縮行政申請材料。
(四)進一步改革環評管理方式,激發市場活力。強化生态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态環境準入清單的宏觀管控,建立健全對規劃環評、項目環評的指導和約束機制,全面開展區域空間生态環境評價。加強制度聯動,排污許可證載入環評要求,作為企業守法準則和監督執法依據。進一步細化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的管理要求,避免重複評價。加大環評違法懲戒力度,堅決遏制“未批先建”等違法違規行為。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動态修訂,優化環評分類。完善環評技術導則體系,更加聚焦環境影響事項。加強環評質量管理,強化環評文件技術複核。落實新修訂的《環境影響評價公衆參與辦法》,優化公衆參與程序和形式。
(五)進一步提高環評審批效率,服務實體經濟。各級生态環境部門要主動服務,提前指導,開展重大項目審批調度,拉條挂賬形成清單,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督促建設單位盡早開展環評,合理安排報批時間。優化審批管理,為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重大産業布局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審批時限原則上壓縮至法定的一半。實施分類處理,對符合生态環境保護要求的項目一律加快環評審批;對審批中發現涉及生态保護紅線和相關法定保護區的輸氣管線、鐵路等線性項目,指導督促項目優化調整選線、主動避讓;确實無法避讓的,要求建設單位采取無害化穿(跨)越方式,或依法依規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穿越法定保護區的行政許可手續、強化減緩和補償措施。
三、強化環境監管執法,營造公平發展環境
(六)深化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壓實責任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向縱深發展,完善排查、交辦、核查、約談、專項督察機制。持續開展中央和省級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或專項督察。推動加大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落後産能淘汰力度,取締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等嚴重污染生态環境的生産項目。加強督察整改,推動列入整改方案的污染治理、生态修複、提标改造、産業調整等重大項目整改到位、落地見效,倒逼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環境基礎設施短闆和産業深層次問題。健全投訴舉報和查處機制,分析全國生态環境舉報信息,對群衆反映突出的生态環境問題開展預警,定期發布預警信息。加強中央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問責工作,對損害生态環境的地方和單位的領導幹部,要依紀依法精準問責。
 

(七)嚴格依法監管,為守法企業創造公平競争環境。
堅持依法依規,着力整治既無相關手續、又無污染治理設施的“散亂污”企業,有效解決“劣币驅逐良币”的問題。綜合運用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産停産等手段依法處罰嚴重生态環境違法行為。對污染物超過排放标準被生态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制生産、停産整治的企業,完成環境整治要求并經生态環境主管部門同意後,方可恢複生産。全面落實“雙随機、一公開”制度,實現對不同生态環境守法水平監管對象的差别化管理,對超标企業加大查處力度,對長期穩定達标排放的合法企業減少監管頻次。
(八)嚴格禁止“一刀切”,保護合法合規企業權益。
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針對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和重點任務,按照污染排放績效和環境管理實際需要,科學制定實施管控措施,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動企業綠色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堅決反對“一刀切”。各地在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中,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以生态環境保護為借口緊急停工停業停産等簡單粗暴行為。對于符合生态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不得采取集中停産整治措施。對工程施工、生活服務業、養殖業、特色産業、工業園區以及城市管理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各地要出台細化防止“一刀切”的有效措施,及時向社會發布公告。對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中發現的問題,各地應按要求制定可行的整改方案,加強政策配套,根據具體問題明确整改階段目标,禁止層層加碼,避免級級提速。各地要加強對生态環境保護“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堅決遏制假借生态環境保護督察等名義開展違法違規活動,對不作為、亂作為現象,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
四、優化生态環境公共服務,增強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
(九)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啟動“生态環境部政務服務綜合平台——‘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建立網上審批數據資源庫,整合集成建設項目環評、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等行政審批系統,構建“一站式”辦事平台。優化門戶網站和行政審批大廳設置,全面推進網上申報、輔以快遞(紙件)窗口受理,加快實施“不見面”審批。督促地方完善污染源監管動态信息庫、執法人員信息庫、随機抽查信息系統,切實提高生态環境政務信息服務能力。
(十)推動生态環境大數據建設,提升信息服務水平。開發全國生态環境監測實時共享數據庫,加快生态環境大數據平台建設。加強生态環境信息互聯互通,實現數據資源統一管理和集中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建立健全生态環境保護信息強制性公開制度,監督重點排污單位及時公布自行監測的污染排放數據、治污設施運行情況、生态環境違法處罰及整改情況等信息,公開排放不達标設施的設備提供商、運營維護單位等信息。建立生态環境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将企業生态環境違法違規信息納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大力推行排污企業環境信用記錄,深化部門間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按照有關規定在“信用中國”網站公開,并與排污許可證、執法監督、綠色金融等政策聯動。
(十一)強化生态環境科技支撐,增強技術服務能力。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學觀測研究站、環保智庫等生态環境保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圍繞生态環境保護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評估、技術驗證、二次開發、技術交易、産業孵化全鍊條,加快建立國家生态環境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台,定期發布先進适用技術推薦目錄以及環保裝備、技術需求信息。推動建立生态環境專家服務團隊,對重點區域、重點流域和重點行業進行把脈問診,開展生态環境保護技術政策和技術供需對接,提出切實可行解決方案。推行生态環境監測領域服務社會化,加強社會監測機構監管,嚴厲打擊生态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确保生态環境數據真實準确。
五、推進環保産業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
(十二)加快生态環境項目實施,釋放環保産業有效需求。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标志性戰役為重點,推進重大治理工程建設,有效帶動環保産業發展。指導各地做好污染防治攻堅項目儲備規劃,及時向社會公開項目信息與投資需求。建立健全中央環保投資項目儲備庫。健全财政專項資金支持項目績效考評體系,将工程實施進展、運維效率、服務效果等納入考評。建立項目儲備、實施成效與資金安排聯動機制。加快制修訂重點行業水、大氣污染物排放标準和規範,充分發揮标準對環保産業發展的預期引領和倒逼促進作用。
(十三)推進環境治理模式創新,提升環保産業發展效果。探索開展生态環境導向的城市開發(EOD)模式,推進生态環境治理與生态旅遊、城鎮開發等産業融合發展,在不同領域打造标杆示範項目。以工業園區、小城鎮為重點,推行生态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啟動一批生态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模式試點。在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工程試點中,對生态環境治理模式與機制創新的地區予以支持。推進與以生态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相适應的工程項目實施模式,強化建設與運營統籌,開展按效付費的生态環境績效合同服務,提升整體生态環境改善績效。規範生态環境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加快出台《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态環境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采取多種方式支持對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标支撐作用強、生态環境效益顯著的PPP項目。
(十四)加強行業規範引導,促進環保産業健康發展。依托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研究發布重點領域生态環境治理項目基準收益率,引導行業投資合理收益。對生态環境領域PPP項目與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項目引入第三方擔保支付平台。開展生态環保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實施生态環保标杆企業和生态環境違法企業信息公開。分類制定出台《生态環境項目技術标評标指南》,指導招投标機構完善評标流程和方法,加大生态環境技術和生态環境效果評價分值權重,有效防止惡性低價中标。推進高效除塵、污染場地修複、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設備與材料等領域規範标準的制定和發布,提高環保産業标準化水平。完善生态環境技術評價制度,以實際運行成效評估技術的先進性和适用性。
六、健全生态環境經濟政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十五)創新綠色金融政策,化解生态環保企業融資瓶頸制約。積極推動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發揮國家對綠色投資的引導作用,支持執行國家重大戰略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建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将環境風險高、環境污染事件較為集中的行業企業納入投保範圍,加強環境風險監控。推動建立區域性及全國性排污權交易市場,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引導開發性金融資金對生态環境治理的投入。鼓勵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産品創新,推動開展排污權、收費權、應收賬款、知識産權、政府購買服務協議及特許經營協議項下收益質押擔保融資。
(十六)落實價格财稅政策,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加快落實國家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地方各級生态環境部門積極配合價格主管部門建立并逐步完善污水處理收費、固體廢物處理收費、節約用水水價、節能環保電價等價格機制。研究完善市場化的環境權利定價機制,推動環境權益及未來收益權切實成為合格抵質押物。與稅務部門配合,大力推進環境保護稅征管能力和配套建設,逐步完善适用于本地區的污染物項目及稅額标準。配合有關部門制定有利于生态環境保護的相關稅收優惠和補貼政策,積極落實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和第三方治理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十七)創新環境經濟政策,促進綠色生産和消費。繼續促進生态環境保護綜合名錄在産業結構優化中發揮效用,增加“高污染、高環境風險”名錄産品種類。加快建立生态環境保護“領跑者”制度,探索建立“領跑者”财政補貼、金融信貸支持等政策。強化清潔生産審核機制,推行綠色供應鍊建設。積極發揮綠色消費引領作用,推廣環境标志産品。完善綠色貿易政策,推廣中國綠色産品标準,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地方各級生态環境部門要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強化協調配合,按照本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區實際,創新做法,細化舉措,制定落實方案。要加強宣傳引導,研究新問題、新情況,總結推廣經驗,建立獎懲機制,對實施成效顯著的地區予以表揚,對落實不力的予以通報,确保生态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促進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各省(區、市)生态環境保護部門要将本意見落實情況于每年1月底前報送生态環境部。
生态環境部
2018年8月30日
生态環境部辦公廳
南京出新招

因環保要求,政府禁止了大部分的開山采石、挖河采砂行為,建築市場砂石材原料價格一路暴漲。近日,一種名叫“路液”的新材料作為土壤固化劑,使用固化黃土替代水泥穩定碎石而鋪設的新建市政道路。
 
 
日前,南京市浦口區雨發生态旅遊區正在鋪設新建市政道路。但現場除了大量黃土,施工現場并沒有碎石、沙子等築路材料。這種名為路液的土壤固化新材料,通過高分子聚合物微粒技術,使土壤永久固化。
 
“我們直接将材料稀釋,加到黃土裡面,一般1立方米黃土需要路液300ml,然後補充少量石灰、水泥,攤鋪壓實即可。”
路液技術可廣泛應用于路面基層、荒山複綠、土壤修複、軌道交通基層、軟基處理、抑制揚塵、河道治理、生态農業等諸多工程領域,已通過江蘇省科技廳高新技術産品認證。
 
作為一種土壤固化改良材料,路液同時具有防滲和灰塵控制功能。在與建築土方、礦渣結合後,可以不使用碎石、沙子等材料和減少水泥的用量進行築路。
傳統道路鋪設會造成廢棄渣土,但使用新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使用固化黃土代替水泥穩定碎石,可以以各類建築土方、礦渣淤泥為原材料,不使用碎石、沙子等材料,道路鋪成後可立即通車,無需養護。
目前,該技術已通過江蘇省科技廳高新技術産品認證,綜合成本可減少20%,後期維修費用減少60%,相同造價下,相當于石灰穩定基層強度的3-5倍。

武漢發布倡議書
砂石等價格暴漲,供應缺貨,8月20号,武漢混凝土協會發布倡議書,呼籲各會員單位維護市場秩序,加強行業自律。
倡議書稱,今年以來,随着國家環保治理、治超治限等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省内礦山、河砂禁采,長江沿線碼頭整治,導緻砂石等價格暴漲,供應出現緊缺甚至無貨可供。加之水泥企業錯峰停窯,生産成本增加,水泥價格再次上調50元/噸,給下遊預拌混凝土企業雪上加霜,供需矛盾急劇加大,因此,在這非常時期,發出倡議。
此次倡議包括要确保混凝土質量,穩定市場價格,推行現金交易,杜絕低價競争等内容,希望所有會員團結一緻,共渡難關。